365best官网_365体育足球中文版_出行365官方电话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365best官网_365体育足球中文版_出行365官方电话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丹政发〔2022〕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365best官网_365体育足球中文版_出行365官方电话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365best官网_365体育足球中文版_出行365官方电话人民政府
2022年7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365best官网_365体育足球中文版_出行365官方电话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为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辽宁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结合365best官网_365体育足球中文版_出行365官方电话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聚焦体育强市目标,以“健康中国、运动丹东”为主线,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均等化、融合化和智慧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为促进丹东振兴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体育场地设施举步可就,健身组织网络覆盖城乡,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多元,科学健身指导更加普及。城乡居民的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不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50.00%,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7平方米,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名。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1.优化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系统梳理可用于建设健身场地设施的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厂房、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以及可复合利用的城市文化娱乐、养老、教育、商业等其他设施资源,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求,优先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小型足球场等健身设施。新建或改扩建体育公园、田径场、足球场,健身步道不少于15个。补齐乡镇、行政村全民健身场地器材,提高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网络化、智慧化服务水平。新建居住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
鼓励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加强各类公共体育设施更新、维修与日常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健全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加强各级体育总会建设,县级以上地区依法成立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体育总会,鼓励乡镇(街道)成立体育总会。发挥各级体育总会的枢纽作用,培育建设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重点加强基层青少年体育健身俱乐部、行政村(社区)多样化体育健身组织、健身活动站(点)建设,提高城乡基层体育组织覆盖率。推动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开展运动项目培训、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服务。引导体育社会组织通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牵头,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持续开展全民健身系列品牌活动,每年引导和支持开展县以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50场以上,参与人数超5万。创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全社会广泛参与、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大型主题活动。打造社区运动会、足球联赛、篮球联赛,支持各地区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毽球等群众性赛事活动。鼓励行政村(社区)开展家庭运动会、亲子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
积极推动“一县一品”体育名城创建活动,打造精品赛事,推动各地区积极开展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的品牌活动,宣传展示城市形象。
(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牵头,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4.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推动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等工作常态化,大力推广体育科普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提高城乡居民科学健身素养。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管理,完善注册登记制度,扩大队伍规模,提升指导服务率和科学健身服务水平。推出“健身服务进基层”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
(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牵头,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动全民健身均衡发展
1.缩小地区间服务差距。推动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职能,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作用,改善全市城镇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水平,在场地设施配备、健身组织发展、赛事活动开展、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提升农村地区全民健身服务质量,缩小与城市地区的差距。
依托乡村振兴工程,加强乡村体育设施建设,扩大乡村社会体育指导员规模,传授科学健身技能,宣传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民体育健身活动,进一步提升农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
(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关注重点人群服务供给。满足职业人群健身需求,依托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健身指导服务,开展小型多样的职工健身活动。根据老年人健身需求特点,推进老年宜居宜练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老年体育健身设施。发挥老年体育协会组织的作用,创新推广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推动全民健身的残健融合,建设“残障友好”型健身环境,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和康复机构,促进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妇女体育健身活动。
(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牵头,市总工会、市残联、市妇联,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重点项目服务供给。促进“三大球”社会化发展,制定引导政策,推动建立更多“三大球”社会培训机构。联合各职能部门夯实三大球基础,因地制宜规划和建设一批小型多样、简易便民的“三大球”场地。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建“三大球”队伍,开展联赛、邀请赛、贺岁杯、嘉年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三大球”文化氛围,夯实“三大球”发展的社会基础。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推进冰雪运动社会化。以“冰雪辽宁 健康丹东”为主题,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加强室内外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冰雪运动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作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冰雪系列活动,推动冰雪运动进机关、进校园、进厂矿、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满足群众冰雪健身需求。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宣传冬奥知识和冰雪运动,引导社会力量举办业余冰雪赛事,积极承办省级、国家级冰雪冬令营及赛事活动。
(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牵头,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1.深化“体教融合”。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和体质健康干预计划。促进学生赛事和青少年赛事融合,整合学校比赛、U系列比赛等体育赛事,建立市、县(市)区、校三级青少年学生体育赛事体系。开展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冰雪及传统体育等项目培训。开展“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活动,规范举办各类青少年体育竞赛,培养和发掘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完善体教融合协同工作机制,落实《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深化体教协同发展,加强专业人才培训,畅通人才培养通道,激活体校、中小学校、青少年俱乐部资源供给,打造体教协同育人新格局。在社区、公园等配备适合学龄前儿童身体锻炼的设备设施,推动幼儿园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游戏活动。
(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牵头,市教育局,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体卫融合”。坚持大健康理念,促进全民健身与医疗服务融合,发挥全民健身在促进健康、慢性病防治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在医学检查、体质测定、健康评估、运动健身、预防治疗和康复保健等方面协同合作的健康服务模式,支持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门诊,提供运动处方。推进各县(市)区依托高校和医疗机构资源,开展体卫融合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引导中小学生树立强身健体观念,加强校内外体育活动,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和肥胖的发生与发展。
(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牵头,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促进“体旅融合”。实施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战略,依托河流、山川、森林、冰雪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发体育健身休闲旅游产品,推出漂流、攀岩、滑雪、登山、露营等健身休闲旅游项目,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配套功能完善,打造体育旅游特色品牌,提升体育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局,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营造全民健身文化氛围
以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为引领,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加强科学健身理念的宣传教育,开展全民健身公益讲座,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推广全民健身文化,不断增强健身意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传承和保护民俗民间体育项目,推广传统体育文化。
(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牵头,市民族和宗教局,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建设一批山地户外营地、自驾车房车营地等健身休闲设施。充分利用冰雪、森林、湖泊、河流、湿地、山地、草原、滨海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体育人文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健身休闲集聚区。推动特色体育产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回流。
(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牵头,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高治理能力,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向更高水平发展。推动全民健身与教育、文化、卫生、养老、旅游等事业融合发展,形成推进全民健身工作的强大合力。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和督促指导。
(二)拓宽投入渠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投入。扩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全民健身事业,鼓励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和赞助。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逐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
(三)完善政策法规
严格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考虑体育设施用地和全民健身场地配置要求。完善扶持政策和管理办法,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发展。
(四)加强安全保障
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加强监管,确保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建立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坚持防控为先和动态调整,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